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6的文章

《踏血尋梅》- 真相何用?

抽空看了一直很想看的《踏血尋梅》,終於理解為何白只及春夏廣受好評,卻不明白何以郭富城能再奪影帝,更不明白電影要表達的主旨是什麼。心裡想著:難道得獎的電影,都不是我這種凡夫俗子能夠看懂的嗎? 終於在抱著不忿的心情上網搜了不少影評後,豁然開朗,也好像對於得獎電影為何得獎有了一點理解,當中尤以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發最多: 《踏血尋梅》這人生可輕易嗎?我們都是崖上的聰兒 「真相,不只是拿來控訴」 如同文章中提及,面對不時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變態凶殺案等社會悲劇,我們都習慣以「常理」去分析及推斷事件的因果,為犯罪者標籤上「合理」的單一理由如破碎家庭、貧窮、心理變態等,然後置身事外地批判一番,然後繼續如常快樂地生活下去。別說忽略了另類事件本來就不能以常理推斷,更容我附和導演地問:當兇手自首,結論就在眼前(就連上司都催促儘快結案)的時候,我們是否還在乎真相?是否還在乎當中的人性?或是只需要一個「真相」來作結案陳詞? 「我覺得你想多了」 當然也許,有時候連當事人也說不清楚的情況下,我們不該無限上綱、自以為是地為其尋找各種理由,如同戲中臧sir一樣。然而我想我們在面對各種社會現象,尤其社會的黑暗面時,不能片面地將其原因歸一,而忽略了當中環環相扣的關係。如同文章所說,破碎家庭、童年陰影也許是偏差的根,但冷漠分離的社會絕對是養成絕望的溫床。 「一個可以為了自己生活而犧牲身體的人,為什麼會想死?」 還是那句,看到不公不義、或我們不願看見的人事物,除了挾帶情緒的指罵一番外,我們做了些什麼建設性事情去改善甚或消除這些不好的現象?你我的冷言冷語或漠不關心,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反之,多些駐足停留、微笑關懷,說不定能助人跨過低谷,看到天亮後的風景。 願我們都住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