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安份守己的現實

Echo 劫機之前的文章,我想給大家用數字展示一下在澳門的 「 安份守己 」。 我的一位中學同學 A,是個會計文員,之前在某時裝公司工作,據說月薪澳門幣10,000 ,折合新台幣36,649(當前匯率3.6649,以下請自行換算)。這個薪資水平基本上是所有中小企業裡,會計文員ENTRY LEVEL的標準,而這個職位在澳門的各行各業(除了政府跟會計師事務所)的工時與工作內容都差不多,朝九晚七(已加班一小時)。後來同學A轉去某大博彩企業,一樣是會計,據說月薪14,000。 中學友人 B,在台唸社工,回澳後從事相關工作,月薪約12,000。工作2年後發現當社工發不了財,毅然轉為地產經紀,希望多勞多得。在澳門賣出一棟100萬的房子提成2萬,再分給公司後我想應該也有一半,而澳門一棟新房子100平方米大400萬起跳。1000萬的豪宅也不少,一年如果促成三筆豪宅交易能抵我同學A三年,Sounds good enough。 大學同學 C,台大機械學士,現在在澳門當中學老師,月薪約15,000。雖然我不太了解,但我想當老師與其他職業的分別,是老師假期比較多,以及第一年壓力比較大以外往後都是重覆性較的內容。如果像另一位大學同學 D 一樣,同為老師,但帶一些興趣班,帶一些學生參與學術比賽,月薪跳到約22,000,當然,假期成反比,壓力成正比。 大學同學 E,台大BA,現任某立法會議員助理,月薪我想15,000。很看老闆是做什麼的,有些會讓你大開眼界,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政治界的最熱烈議題;有些讓你管他的公司管他的協會,當中的利益輸送、人脈關係,不言而喻。聰明一點,奮鬥一點,圓滑一點,前景樂觀。 中學友人 F,某大陸大學隨便唸唸(恕我無禮),現為公務員,月薪約17,000。當公務員,一般事少錢多假期多,朝九晚五點半,固定雙休外加一堆公眾假期,基本月薪還有公務員福利如房屋津貼、家庭津貼等,無壓力基本不犯嚴重錯誤丟不了飯碗。 大學同學 G,台大機械學士,現職公務員,月薪約23,000。與上述友人F工作狀況與福利基本一樣,但前些天結了婚,與一位任職老師的友人組織了雙薪家庭,兩人入息只要付得起首期,150平方米中上住宅轎車出入不成問題,小康生活從此開展。 我,好高騖遠,想做這想做那想環遊世界想做社會企業,自命清高不貪小便宜不參與炒賣熱潮,堅持現階段應該加班拼

媒體壟斷x禮貌 [下]

幾年前國外參訪,臺裔教授說起臺灣學生:「臺灣學生就是太有禮貌了。」 我當時似懂非懂,只知道大概在說我們有時太溫吞都不表達意見, 如今真相大白,原來我們社會對禮貌的標準這麼高,難怪。

紹興社區x禮貌 [上]

國立臺灣大學校慶前一天,我便有幸看到了 活動說明頁面 , 私以為極有誠意,且訴求明確, 雖然爆地點無法參加,但默祝一切順利。

稱職社會公民守則x耐心與思辯

(本文轉錄自批踢踢實業坊,感謝 Iser1ohn 大同意借轉) 在這個資訊爆炸轉貼當道的臉書年代, 我們都該謹慎使用每一個分享。 photo credit: Matthew Watkins via photopin cc

無用之用x囧事之益

本文修改自讀者投稿。 話說從頭,我家有兩扇門。 一外不鏽鋼門,防禦力高, 一內虛榮門,美麗值高。

越渴望x越冷靜

難在舉重若輕平常心,欲速則不達, 手握橡皮擦越是想瞬間用力拭去所有痕跡,越是魚死網破紙皺不得成效; 身在水中越是想全身使勁向前游去,越是肌肉緊繃身體下沈遲遲無法前進。 photo credit: mujalifah via photopin cc 小力多次,能在紙張完好的前提下清除目標範圍; 手划完等待行進至最大值再進行下輪cycle,能不抵銷餘力使事半功倍。 吃緊弄破碗,欲成事先冷靜。

臺灣製造x孤軍發光熱

一窩蜂。「百分之九十九的記者在採訪百分之一的新聞。」 台灣太小,不安感太大。 我們像國際孤兒,總要抓塊浮木才證明自己不會沉下去。 台灣人長期缺乏心靈信仰,總覺得需要依附某種理想才能更有夢想。 台灣之光真的對這些表現出色的人們是過度沉重的光環, 台灣沾光才是接近真實的說法.... -- 膝關節 http://www.chinatouristmaps.com/provinces/taiwan/taiwan-world-map.html

母語pk第二外語x國際化代價

父母說為你好,因為他們幫選的大多是 不需仰賴頂尖天賦也能餬口 的領域。 當他們諄諄教誨英文很重要,意思是那是個非常方便的溝通工具, 然而如果要我捨棄中文底子做為 native English speaker 的交換, 我不願意。 所謂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受語言影響, 流失相對應的語言,流失相對應的文化, 新加坡如此,香港亦如是,(很猶豫要不要點出國家挑起爭端) 於是他們的強大國際化,成了國民希望更文化的障礙。

天賦興趣努力x引用連發結束這一回合

話說完才發現有不足, 文章發出 立馬看到非常多好句, 所以不 repo 不行,麻煩各位再次容忍我誠實的任性吧。 photo credit: esther** via photopin cc 如果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沒辦法放棄, 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 《逆光飛翔》, 2012 -- via love438058 @PTT

分寸與穩定x天賦興趣努力

續《 付出節制x引戰屁死 》。 photo credit: Kalense Kid via photopin cc 分寸之外,難的是穩定。 專業和業餘的界線在此。

OL日記#2 做好自己就好

在那天過後,下班前寫信跟主管說今天的進度,順便ps了一下說我對她的佩服! 主管很好心的回覆我一些打氣的話,並且約我隔週一起吃飯。 吃飯席間,我問她了一個最近以來我一直存在心底的疑問: 要成為一個在職場上成功的人,應該要具備怎樣的特質? 根據這段時間我對這個團隊的觀察,我一直在想, 要成為一個厲害的人,難道就一定要會罵別人,罵下屬,罵廠商嗎? (說罵好像有點嚴重,但我其實就是指"嚴厲的溝通"拉) 主管淺淺的笑,思索了一下然後回答我: 「其實我不覺得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她的個性一定要是怎麼樣的人, 其實你如果出社會久了就會發現,主管也是有各式各樣的人,並沒有一定。」 「我覺得不管如何,重要的是你的專業,還有你的原則。」 「你沒有必要為了成功或是往上爬,成為一個你不想要的人; 你可以有你的風格,只要把事情最對做好,這樣還是可以成功, 不過有時候在職場上,你要曉得保護自己,做一些保護自己的動作是必要的。」 「大老闆也許是個情緒化的人,但是她也有她厲害的一面, 像是我就覺得她是個很有遠見的人。我覺得,厲害的老闆就是她看你的東西, 她可以一眼就看穿妳準備最不足的地方,不管你如何掩飾都一樣。」 我又問,你都不會有不開心的時候嗎? 為什麼都不太會聽到你碎碎唸或是抱怨,或是就算情況很糟,妳都還是很peace,你怎麼做到的? 這次主管回答的很輕鬆, 「我想那是我的優點吧!我的EQ算高; 當你遇到困境,大家在攻擊你的時候,你應該換個角度想, 大家會如此是因為這件事情才攻擊你這個人,若事情沒有解決, 而只是鑽牛角尖的去想為什麼大家攻擊你是沒有用的。 我的想法是遇到事情就趕快解決,當問題解決大家也就不會再來煩你了。 我調劑的方式就是旅行,常常出去旅行一趟回來就會給我很多的能量, 回來又可以繼續做下去。」 -- 那天吃飯讓我想了很多,也讓這陣子十分困擾我的問題得到解答, 主管說,「我覺得妳出社會的頭一兩年遇到的老闆,會對你的未來影響很大」 我真的覺得是這樣沒錯,因為我想向她看齊,有一個目標可以成為的感覺很好; 成功,不代表你要成為一個你不想成為的人, 以我來說,我覺得鬆了一口氣,我不用一定要很嚴厲,才可以往上爬 同樣的,這樣個性的我一定有會有某些部分遭遇到困難,這也是我將要面對與學習的課題 比方說遇

Sense淺談x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其實不知如何翻譯 sense,只會用它造句。 欸我們覺得你很有 sense。 -- 賊船長&華神 @台政無雙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007058957903 Sense 的概念,比較像學科上國文英文我們說的「語感」, 可以用閱讀咀嚼逐漸養成,但難以速成, 所以到高三以自然組來說,假如數物化已臻化境,只剩國英弱項, 那請節哀,施主的分數提升不易。

OL日記#1 到底有沒有用心

在新崗位上不知不覺也過了快要三個月--度過了所謂的"試用期", 在每一份工作的前三個月 雇主權利極大化、不合理也合理化的 一段說長不常說短不短的日子,不知不覺要結束了。 以前有個小短文故事,在說一個人到了非洲部落去和當地原住民一起生活,後來她們要一起去趕路去一個地方,他很急,老想快點走到,可這原住民偏偏像跟他作對一樣,總是走一走就要非得要停下來一下,才肯繼續往前走。他終於忍不住了,問那個原住民說為什麼你要停下來呢?原住民看了他一眼,說了:「我在等我的靈魂。」 這故事一開始聽的時候悟不出什麼道理,但是印象卻非常非常深。隨著年紀增長,每當我在每個不同的忙碌階段想起這個故事時,還是會忍不住一直去想這故事到底代表什麼。我也看過別人下的注解,我也一直在尋找一個最"正確"的注解;直到最近我才開始放棄尋找所謂最多人認同的意見,對每個不同的個體,不該再尋求極大化的標準值。 所以我要把我的工作小短篇放在這裡,即使只是在忙完一件工作難得閒情啜飲一口咖啡掠過的一段感想,也想要好好紀錄下來,新鮮人的感觸只會持續在短短的歲月,希望我會永遠記住。 -- 從八月開始一直到11.12月將會是這個產業最忙的時候, 從準備期一直到忙季正式開始,有非常非常多的東西要準備,還好我七月進來,還可以有一些些時間熟悉準備。 其實我的主管也不過比我早三個月進來,對她來說也是第一次碰這個大忙季,也因此更顯得她很厲害吧,面對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全在她的掌握之中,即使遇到突發狀況,也總是不急不徐的處理完畢。 事情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上週四,大概是我進公司以來最忙的一天,有好多東西都趕著要這天完成,第一次壓力大到肚子痛,連最喜歡的午餐+午休時間也不能好好放鬆,我一邊扒飯一邊手裡翻資料核對,一手打字一手轉瓶蓋喝水,心想agency怎麼還不寄信來,腦中尚待完成事項一件一件浮出來,緊張到頭都痛了。 雖然頭痛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家常便飯的小事(比方普拿疼廣告裡的常常頭痛的醫生) 但是對我這個健康寶寶來說卻是十分難得的! 但是到了晚上八點半,我的事情還是做不完。我的主管,我今天總共才看見她不到10分鐘,然後她就一整天被關在會議室裡,已經連續好多天了。 遠遠的從座位望著會議室,第一次感覺我們的距離是這麼大。 她一定比我承受更多的壓力,更多的責任,但是她每天還是能夠這樣用很gentl

畫皮

去年的我似乎正打算寫一篇這樣的文章。 當時的我正開始工作,開始體驗社會, 對很多事都覺得不確定,也對別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期待備感壓力, 所以才會覺得像畫皮吧。 時間推演的很快,一年就這樣過去了,身上增加了幾分自信跟霸氣,不再是個任憑別人的話鋒在自己臉上塗抹的小屁孩,而是深知自己應該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的老屁孩。 回首自己過往的徬徨,我很慶幸這一年來所面臨的問題都妥善的處理了,挑戰也都平安的度過了。 畫皮。 是啊,人生這輩子不就是這樣塗塗抹抹? 只是我希望執筆的是自己,而不是旁人。

楊安妮出走日記:序+Day 1

序 可能有些同胞們太久沒有聽到我的消息,所以先做個簡短的update順便解釋這即將展開的一長串文章的由來: 大家好我是楊安妮,去年八月底加入了傳說中的血汗補教業工作,基於護肝要緊以及種種因素,於今年七月的最後一天離職,很沒義氣的沒做滿一年就退化回了米蟲等級。雖然身為一隻小小的米蟲,整天窩在家裡宅也不是辦法,不好好利用自己難得的青春以及用肝換來的暑假,待我60歲的時候要拿什的跟我的兒孫說嘴? 所以我決定去一趟絲路。 其實我一直想去絲路,因為它見證了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文明、宗教以及許多現代人沒辦法想像跟體驗的故事,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接下來的文章裡面應該都會提到吧。那,就讓我默默的祈禱這系列文章夠精彩到可以彌補我太久沒有更新這邊的文章的罪過吧...。 20120830 / Day 1 這趟旅程的第一站是陝西省的西安市,至於為什麼從這裡開始走呢?因為西安也就是當年所說的長安,中國歷代很多強盛的王朝都建都於此,所以絲路盛行時期很多的商隊、僧侶的起迄點都是這裡。 說到西安,最有名的就是死人骨頭。因為西安的風水非常好,很多朝代建都於此、陵寢也位於此處。再講下去可能就要有人睡著了,但總而言之我的第一站就是要去看漢陽陵。 漢陽陵是西漢景帝劉啟跟他的皇后的合葬墓穴,博物館裡面展的東西主要都是一些陶俑和陪葬品,請大家想像成是漢朝的兵馬傭就可以了。 這個博物館的特色是,它的通道就建置在陪葬品之間。走道有一半是透明的,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些俑的模樣以及陳列方式。墓穴裡可以看到許多牲畜、馬車、還有器皿的造型,因為古代的人視死如視生,這些東西都是要在地府裡陪伴他們的。 和兵馬俑的尺寸相比,漢陽陵的陶俑可以說是超級迷你,目測大概就是25~30公分之間,而且都沒有手、也沒有著衣,感覺起來非常詭異。 不過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初的手是用木頭另外接上去的,而衣服則是縫製了精緻的絲綢給他們穿,經過兩千多年的時間,陶土以外的部分早就已經風化掉了,這絕對不是什麼奇怪的癖好。 不過仔細看,雖然漢朝不像秦朝那麼擺闊,陶俑小了一點,但仍然非常的精緻,每個人的面部神情都不太一樣,身體的曲線、關節、腳板、甚至「該B」(Summer聽不懂去問別人)都有做出來,可能是希望皇帝在地府不要太膩,也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長相吧。 博物館裡面只開放了一部分的墓

打工旅遊x祝順風有所得

這是本里民活動中心每次KTV必出現的歌, 也許現在稍微能體會,為何當年有人聽到會差點泣不成聲。 沒有人會停在原地只為等你驀然回首, 下個轉身,不敵歲月的我們 都已不同 。

付出節制x引戰屁死

付出很簡單,難的是節制。 -- via skyway0828 @PTT http://lillieleonardi.com/the-pen-is-mightier-than-the-sword/ 巴哈是戰場,基地是家。 我在巴哈學到的事:何時該閉嘴。 挑釁引戰簡單,和諧沉默也不難, 難的是知所進退,難的是分寸。

賈伯斯的『品味』

最近剛讀完賈伯斯傳,讀完覺得Steve Jobs真的是一個非常特殊、又有執著理想的人,整本書讀下來就像是跟著他一起冒險,起起伏伏,可以觀察到他隨時間過去,細微但著實存在的人格變化。 非常推薦還沒看過的人去找來看看! (from:  http://jerry.maheswara.com/Steve/ ) 前兩天剛好Mr. Jamie寫了一篇文章 最終的決勝點:品味 ,裡面提到Jobs的"品味"對蘋果造成了很深厚的影響,甚至Bill Gates曾被記者問到他最佩服Steve Jobs的是什麼,他也半開玩笑的說: "I would give a lot to have Steve’s taste. (我願意犧牲很多東西換取 Steve 的品味)" 有 很多佩服賈伯斯的人認為他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他能夠"知道"使用者要什麼,並且用他超絕的"品味"去製造出好用的產品 ,這種能力就像是一種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賈伯斯這樣做會成功便是一種見識過人的天才表現。於是自然而然,便會有人認為自己只要品味足夠,便能夠設計出和賈伯斯設計同等級的產品,並且堅信這樣的設計才是對的, 其他人的意見就像一般的消費者一樣無用,『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直到我們把東西設計給他們』。 但賈伯斯的品味到底是怎麼來的? 如同賈伯斯傳末章中所提到的,他說: " 我的專注力和對簡潔的喜愛,源於早年禪修的經驗。 因為禪修,我的直覺變強,而且得以去除所有會讓人分心或不必要的東西,我也由此培養出基於極簡主義的美學觀。" 禪修和品味有什麼關係? 其實就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禪修代表的是 『全力的使用感官(身體和大腦給你的感受),感受它、接受它,直接的體會當下的感覺,不要使用理論邏輯來妨礙直覺』 ,這樣的做法是對直覺得一種訓練,是訓練自己的右腦建立屬於自己的 專家系統 。這樣的 做法和理論在 右腦與禪學 這篇文章 中有比較有系統性的介紹。 讀過賈伯斯傳的人應該都知道,當賈伯斯看到不合自己意的設計時,就會當著大家的面說那個東西是個"垃圾"。而且年輕時期的他,家裡的傢俱只有一兩件,整個家裡空蕩蕩的只有地板可以坐,因為符合他品味的設計品不多。 之所以他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他

優先權x腦充血勇往直前的幸運

http://www.lifehack.org/articles/lifehack/the-not-do-list-9-things-you-need-to-stop-doing.html 小時候單純,因為你生命中所知所求就那麼丁點,所以勇往直前; 隨著時光荏苒,你的 priority list 慢慢變長,生命中面臨的選擇漸漸變多, 然後我們羈絆滿手,瞻前顧後。 孰優孰劣?我只能說 priority list 選項間差距大的人,很幸福。 越長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個人都有難處, 也就越不敢隨隨便便的瞧不起誰,以免不小心傷害了誰。 這當然不是粉飾,更不是虛偽,而是懂得了體諒和溫柔, 溫柔的和這個世界相處。 --《越長大越溫柔》

師生恩仇錄x今昔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推給命運,因為命運沒有那麼可惡, 他只不過是忠實地記錄了你努力的程度而已。 -- AirWinters @PTT http://www.teatime.com.tw/~gary/memo_show.php?id=100&count=7 從前從前,基測考高中時正常發揮,沒有成為眾所期待的黑馬, 惱恨之餘放大世人眼光,感覺良好的世界崩塌開始自封為二等公民, 那時暗暗下定決心,三年後要捲土重來, 給當年看不起我的人一張大林→台北的車票嗆一發大的, 也不知是長大了還是沒種了,總之現在想想真是幼稚的可愛(莞爾)。

NCC旺中合併案x持續關注致力改變

《 為什麼要反旺中? 》 聖眼兄常讓我發現自己一下子沒考慮的面向。 我反,以上皆是。 的確,身為普通民眾能接收到的資訊,是被媒體決定過的, 不過因為別人利益衝突而被爆出來的內幕,假設那些多少是事實, 那我覺得能知道、憤慨是件幸運的事, 因為若非如此,可能等到 censorship 入侵TW更嚴重時我們都被繼續蒙在鼓裡。 濾掉主觀情緒描敘下的事實可以相信,所以我反旺中。

不食人間煙火x最高道德標準

之前看到一篇只有結論匪夷所思、其餘心有戚戚焉的 文章 。 http://zhoubao.minghui.org/mh/haizb/131/A05/5618/%E5%A4%A7%E6%99%BA%E8%8B%A5%E6%84%9A%E7%9A%84%E7%89%9B%E5%BC%98.html 最聰明的處世術是, 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汙。 -- 芥川龍之介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 某程度妥協,才能讓正向利益最大化。

成長險中求x平衡拿捏

電動裡練功最佳效率,其實正在危險平衡上。 吾友傑森曾說,槍兵要在開迴避時間內把引來的怪群清光,否則效果一過瞬間死亡, 而欲選擇最佳效率怪種/怪量,最理想的情況是: 閃躲效果結束時,血剩最後一些,怪全清。 工作/學業上,最能有所得的狀態,是靈台清明卻又手忙腳亂, 於是你必須心無旁鶩方可勉力達成要求, 每告一段落後雖然虛脫,同時也明白經驗值入帳頗豐。 http://www.flickr.com/photos/nishanthjois/4776542484/ 此為 走鋼索定律 , 過程心驚膽跳不敢懈怠,但完成後,掌聲如雷。 Great challenge, great reward.

秒新分異x出於選擇追求速度

「日新月異」這詞,或許現在用「秒新分異」來說更為貼切, 它描述了現在追求速度的產業步調, 也不知道時間是更珍貴了所以要這樣省,還是已經不重要到可以恣意浪費分秒。 然後為維持競爭力不得不縮減的開發時程,導致上面這pH頗低的嘲諷廣告, 也是事實吧,反正先趕鴨子上架有錢先賺,發現不妙再續出更新檔修正。 如果更新檔是為了擴充遊戲環境/補完劇情,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但現在明顯所有遊戲的大部分情況都不是,都是為了收拾過去爛攤子。 一來開發商養成不用負責的壞習慣,二是有亂槍打鳥試誤市場口味之嫌, 到現在,玩的電動裡,大概剩 掌機 可以相信自己推出的 final 版本免於朝令夕改。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311/28154.htm ──寫到一半發現echo了聖眼《 被稀釋的娛樂 》── 面對遊戲,面對每件大小事, 我們越來越習慣速食尋求速成, 遇到瓶頸,第一個反應是google攻略,而不若從前試到要死要活, 有時也會有被攻略雷到亂七八糟的情況。 因為省去了過程的痛苦,所以結果時喜悅也大減, 想想,也合理, 速度提升背後的代價,是多少被犧牲的滿足感。

我們希望教育出天才嗎?

(Picasso: Bull ) 之前看到國外的一篇文章,天才是如何思考的( How Geniuses Think )。裡面討論到,像是愛因斯坦、費曼、愛迪生這類大眾所認同的天才,他們到底是如何發明出劃世代的發明和理論? 這些所謂的"天才"智商沒有特別高,,像是費曼(近代量子物理的大師)的IQ只有122,只大約等於世界上最高智商(IQ228)的一半,但是那位智商高到像外星人一樣的人,並沒有對科學和藝術有任何顯著的貢獻。其中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個人很贊同這篇文章中的一些看法,但為了驗證這個文章的可信度,所以就稍為上網google了一下文章的作者是誰: Michael Michalko : 享譽全球的頂尖創造力專家。 Creative Thinkering:Putting your imagination to work 的作者,為《財星》500大企業,例如杜邦、家樂氏、奇異電氣、柯達、微軟、艾克森美孚、通用汽車、福特汽車、AT&T、沃爾瑪、吉列等公司,舉辦創意思考主題演講、工作坊和研討會。 看起來是個可信的來源。Anyway,文章裡面提到了很多天才們的思考方式,包含反向思考、擅長使用比喻、使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都很正確,但其中最打到我內心的一個觀點就是-- 針對一個問題, 普通人會去想出一個最合理的答案 ,就收工去做別的事情,而 天才則會窮盡所能去想出各種不同可能的答案(解法) ,即使這個問題已經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了。 愛因斯坦有一次被別人問說:『你覺得自己和平常人有什麼不同?』他說:『如果你要求一個普通人在一堆草堆中找到一根針,那麼他們會在找到一根針之後就認為任務完成了。而我會把那堆草堆翻遍找盡,直ˇ到把裡面的每根針都找出來。』 文章中提到,當天才們對一個問題提出不同解法的過程中,他們會經歷幾個階段: 以過去所學解出問題(Reproduce,常人停止之處)-> 嘗試 以全新觀點觀察問題(Rethinking)->提出新的解法(Innovating)

就像福爾摩斯...

在一個下雨天,我們公司大樓的樓下,多了一塊薄薄的黑色石頭板子,它的周圍用簡單的柱繩圍了起來,上面有幾個膠布標示位置,還有一些粉筆的痕跡,畫著 "P d"的形狀... 從小我一直很崇拜像是福爾摩斯或是愛因斯坦之類的聰明人,我相信常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到他們眼前,他們不用怎麼思考,輕輕鬆鬆的就可以解出來,因為他們比常人還要聰明。 長大之後我發現, 其實像福爾摩斯那種類型的聰明,比較像是一種藉由無限觀察和推斷所鍛鍊出來的直覺,是一種 專家系統 ,一旦你學會之後,整個推斷過程就跟呼吸一樣自然 ,但在沒看到線索的人眼中,整個過程就像變魔法一樣,他會覺得你特別聰明。 我一直想成為一個聰明的人,於是,我養成了隨時觀察周圍環境、隨時留意旁人舉動的習慣。 當我看到一個值得玩味的東西時,我會習慣性地去猜想推斷 ,它為什麼會在這裡、創造它的人心裡在想什麼、它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它會造成什麼影響、它代表怎麼樣的社會現象或價值觀....,總之有很多東西可以思考。

速成商業模式x老二哲學

http://www.digitaltrends.com/mobile/face-off-apple-ceo-to-meet-samsung-ceo-in-patent-related-settlement-talks/ 三星自詡是best follower,iPhone、iPad無一不抄。 這不是經由企業的選擇,而是迫於無奈, 因為自己沒有足夠能力開發,所以只好一直copy別人。 -- 2010 YEFer 海外參訪速記 討厭某些賣場的低價自有品牌商品, 因為他們省去了所有開發時程,直接竊取不勞而獲,私以為挺無恥的。 價格固然便宜許多,品質或許也相去不遠(因為直接找和大廠同個進貨源), 但這是讓肯花錢 R&D 的公司倒閉的共犯,未來就少了一筆薪資合理的職缺。 舉手之勞多花點錢,──為自己也為別人──選購光明正大商業模式的產品。 (不無恥、仍照灑成本的自有研發者不在此限)

給十七歲的自己x十七歲的你

這次不給別人,不給未來,寫封信給 當年的自己 。 趁著青春可以完成很多;仗著青春可以錯過很多。 -- kiac90646 @PTT http://jeffhoogland.blogspot.com/2010/09/one-year-blogging.html 一年,不過是兩次生日的時間差,可17~18的這一步腳步要邁很大, 17歲到大學之前好像很久,畢竟那幾乎是讀書人走到現在最大的一場戰役, 如果想暫時待在主流軌道觀望,依循社會上所謂的「贏家」路線行走, 大學學歷──無庸置疑──是重要的, 因為無論你日後是否攻讀研究所,是否在聲譽卓絕的國際企業上班, 「你唸什麼大學?」將停留在你的人生履歷上,抹滅不能。

挑剔x後見之明

Everyone is good at predicting yesterday. 閱讀歷史最易出現的盲點,就是看到他人軌跡時的不以為然。 不完整資訊下作決策,不止運氣還需要果斷地判斷實力, 由後往前推當然容易,因為局勢早已明朗, 我們很愛由今天新聞推測為何股票會漲,可是卻無法事前買下該股票。 http://movies.nytimes.com/2007/06/29/movies/29rata.html In many ways, the work of a critic is easy. We risk very little yet enjoy a position over those who offer up their work and their selves to our judgment.  從很多層面來說,挑剔總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只需要冒一點點的風險,就能站在制高點,評斷別人努力許久的成果。 -- 《Ratatouille 料理鼠王》, 2007

動態的設計

(from: http://www.behance.net/gallery/Information-Design/382293 ) 前幾天看到Mr. Jamie所寫的  設計:如何好「用」,不是如何好「看」 ,裡面提到,一個設計者必須要對自己要做的設計有全盤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這個設計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才能夠根據這個目的去做出好『用』的設計,這個說法剛好和去年所寫的 Why and what?  這篇文章討論到的網站設計概念有很大的吻合。 當時我和同事討論關於網站或是任何和使用者互動的設計,那時候他說,他非常喜歡Steve Jobs所說的一句話: “ 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 當時我問同事,最後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做Design is how it works? 他用過去他在遊戲產業中所學到的概念來做解釋。在2004時, 遊戲設計的論文 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叫做MDA的架構。 M代表Mechanics(機制、功能),D代表Dynamics(動態),A則是Aesthetics(美學的) 。 所謂的 Mechanics代表一些基本的元件還有功能 ,在一般遊戲、網站或是軟體的開發過程中,通常是工程師所負責的部份。舉個實例,Mechanics就像是遙控器上面的按鈕,每個鈕按下去都有對應的功能,這樣的功能只要Spec夠清楚、不要不合理,工程師們都能去實作它,沒有什麼困難。 而 Aesthetics在這篇論文中,指的是遊戲傳達給使用者(遊戲者)的感覺 ,是奇幻的呢還是寫實的?是競爭性的還是團隊合作的?這部份其實牽扯到非常多的東西(詳細可以閱讀 這個網站 的介紹),但是很多人(或是公司)都把Aesthetics(美感)這個概念簡化成所謂的美工---也就是遊戲或是網站的Skin,並且會用美感=設計這個概念去做整個產品,最後通常只要整個視覺傳達夠好看,我們就說這個東西是有設計感的。因此一般來說,很多人會把這部份功能交託給我們所謂的"美術",要求他們畫出符合某個風格的畫面,並且以為這樣就完成了所謂的"設計"。 最後是 Dynamics,它所代表的是一個遊戲(或網站、產品)的&

OLG看世界x無可奈何平衡論

Jane McGonigal: Gaming can make a better world @TED

滴水穿石x堅持比暴衝難

或許能在選定目標後忍受那枯燥乏味的日復一日, 才是滴水的過人之處。 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是重複的力量。 -- jack80057 @PTT http://www.pbase.com/image/68815647 In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stream and the rock,  the stream always wins,  not through strength but by perseverance. 在溪流與與岩石的對峙裡, 溪流永遠勝利, 不是藉由力量而是經由堅持不懈。 -- H. Jackson Brown Jr.

宴席將散各自分飛x知道和放下是兩回事

本篇為閱讀JC《 害怕嗎? 》一文有感而發。 離開TW前夕,我做了一個夢。

遊戲的意義

遊戲這東西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當我們面對一個其他人類制定出來的遊戲時, 我們到底應該在遊戲規則內,享受其中,努力去達到這個遊戲中的最高境界, 還是應該像是看破紅塵的人一樣,覺得這些遊戲非常無聊, 其中的成敗一點意義也沒有,只要沒有這些規則,這些遊戲都可以輕鬆的獲勝。 就像小朋友踢足球,有些小朋友會非常遵守遊戲規則,乖乖的踢著球, 享受其中的樂趣,有些小朋友因為天資聰穎(?),一旦踢不贏別人, 就拿起球來丟進球門,然後在其他人大喊:"你犯規"的時候, 悻悻然的丟下一句:"無聊,贏了又怎樣。"就去別的地方閒晃去了。 遊戲涵蓋的範圍包含運動、電動、棋類、競速或是各種有規則、有目的的活動, 而若一個遊戲的規則能夠平衡,便能衍生出各式各樣的競賽, 各式球賽、電競、棋類競賽、賽車、滑雪或泛舟競賽。 (from: http://www.jalan.net/yad308757/blog/entry0001659629.html )

激進重練x承擔漸進

http://www.flickr.com/photos/photography-andreas/5300312494/ 我不認為所謂的重來是把疊起來的積木給推倒, 而是努力的好好累積人生, 總有一天它會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形狀, -- 《NANA》

妥協讓步x小心健忘

略echo《 通往西邊的秘境1. 》。 幾經思量與掙扎後決定修正初計畫,難, 面對無法堅持的自己興起的厭惡感,難, 妥協後仍能銘記當年大方向,難之極矣。 順勢而行並不是放棄,但目標方向莫失莫忘,共勉之。 http://weheartit.com/entry/3156152 「願意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暫時忍受一時的寂寞跟無趣,  跟永遠自甘平凡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了累積能量或是資本而做跟夢想不是直接相關的事務並不是罪大惡極。  真正恐怖的是,你把暫時忍受的那一切麻痺成自己的終身願望了。 -- 朱學恆

大國崛起x十二年國教反求諸己

《Bloomberg Businessweek》、《The Economist》、《TIME》三本雜誌, 本週不約而同都以中國近期事件為封面,不外乎主打兩人: 薄熙來 與 陳光誠 。

通往西邊的秘境1.

終於, 在鍵盤上打出關於那一年, 是懶惰,也是迷惘。 看得多也就想得多,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因為那一年許多珍貴獨特的生活經驗已經內化為我自己的寶物了,想要趕快跟大家分享,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啟,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來,回到熟悉的生活圈後,與朋友們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排山倒海而來,同時也開始準備投履歷、面試,整理那一年的想法,時常蹦於腦中,但卻被大腦默默地被排到第二順位。 趁著連夜地失眠與煩心,決定先來了結 被激起、卻尚未平復的漣漪。 春。從一個人的足跡開始,到兩個人的結識,為未來11個月奠下不孤單的伏筆; 夏。歡樂後,難題總是接踵而來,從失業到抉擇,我學會用微笑面對所有挫折; 秋。堅持所愛,莫忘初衷,這八個字是原則,相信,才能看見另一扇開啟的門; 冬。植物春開花夏結果,但我在冬天,看到繁盛的景象,這是自己積累的成果; 出發前給自己列了一張目標清單, 一年後審視,其實有很多沒有達成, 因為,計畫總是跟不上變化, 突然決定要待在慕尼黑直到回去; 突然決定不再繼續上語言學校; 突然決定不要跟錢過意不去...... 因為自己可以說變就變,也許這中間失去了些什麼,具體的、物質的, 但就結果回溯到過去,我很開心自己當時的決定。 堅持與放下是一體兩面, 如何在決定放下後,努力尋找補償方案,彌補其中的遺憾, 在妥協與不屈之間找到平衡點, 這是我為我為 100% 達成的  to-do list 找到最好的藉口!! [to be continue]

防微杜漸x境隨心轉

小時候莫名的堅持,往往不容易改變, 堅持會變習慣,之後就成了常態。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 《The Iron Lady》

心血來潮x文字雲

http://timc.idv.tw/wordcloud/zh/#feed:http://2010yefer.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適才一時興起,用 HTML5文字雲 測了本站目前的慣用詞彙,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比「自己」常有。 以下開放各位看官分享觀察。

May You Rest In Peace

     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我從南京出差回來,拖著疲憊的身軀步出機場,心裡埋怨著老天又下起那討人厭的雨。然後數日後我知道,在再平靜不過的那天,黎穎恩,我的朋友在車禍中離開了。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2-04/20/content_691597.htm   大雨,電單車,友誼橋,發財車,在今時今日的澳門,我一點都不驚訝有致命車禍發生,只是不幸地這次的主角,是我曾經認識的妳。說來諷刺,多年不曾聯絡,若不是發生這樣的事,我根本不會想起妳;若不是發生這樣的事,也許我們的重遇只會像其他那些話不投機不如不見的朋友一樣,無法靠著那曾經的薄弱的交集維繫而繼續保持疏遠;若不是發生這樣的事,也許我們下半輩子都不會再見到對方,雖然,現在我們也再也無法見到對方了。   我已經忘記了我們是怎麼相識的,也忘記了我們是怎麼漸漸疏遠而失聯。只是此時此刻天人永隔,我突然想起妳那甜美的笑容,想起那趟新奇的火車,想起那年下雨的西安。那些僅有的我們共同的經歷,不知道妳是否還記得?聽著那比我有心得多的友人訴說著他對妳的遺憾,漸漸勾起了我對妳的情感,回憶起我們曾經相識過、交談過、觸碰過,然後還來不及重溫分享那些陳年舊事,妳,離開了。 人生無常從來唔係幾信   25歲,剛剛大學畢業,正值花樣年華,我真正感受到那老掉牙的,人生無常。兩、三年前踢球的時候,聽著朋友說誰誰誰結婚了,誰誰誰生孩子了,我一付老成的語氣說:「有什麼稀奇,再過兩年就有人死了。」我只是鬧著玩的,可是一語成籤。對不起,為我那成真的戲言;對不起,為我過去做過任何讓你難受的事。 「我們的生存,不過是在兩個永恆之間所佔據的無限短的一瞬。」                           -叔本華-   希望妳不介意我用這情書般的口吻訴說著,但我們能在那短暫的瞬間彼此交錯過,我由衷的感到榮幸,不怕老土的說,有來生的話,我還希望認識妳。希望妳在那個我所不認識的世界裡,幸福,快樂。 In the Memory of Suki Weng Ian Lai

行進方向x行走速度

「把事做對」不如「做對的事」,義無反顧罷了。 http://onproductmanagement.net/2012/02/28/add-value-or-get-out-of-the-way/ A thing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poorly. 值得去做的事,做得不好也值得。 -- Gilbert Chesterton

近日工作有感

http://pic.pimg.tw/mysorder/49c6ee2a2379e.jpg 跟廠商開完一場會議, 一位前輩由於不熟悉新的業務,所以在溝通上產生一些障礙。 當然,過程中大家都展現了專業耐心。 廠商努力用前輩能懂的語言加以說明, 前輩努力用不同的方式去跟廠商溝通, 大家努力試著去抓住對方想表達的內容。 有很多部分是可以省略的, 坐在一旁的我不知道該不該插嘴, 想不到理想的措辭,腦子裡不斷轉著: 「這個部分不重要,他們只負責balabala,所以你告訴他們balabala就好......」 最後選擇了安靜。 如果是發生在我身上,也許在離開會議室後, 會有同事或主管直接告訴我有哪裡不足吧! 但基於晚輩、基於禮貌或其他任何因素, 大家安靜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前輩也走回自己的座位, 剛剛那場會議的問題出在哪? 也許他有發現、也許他沒發現...... 有一天,當我們越飛越高, 很難看見自己,別人看見了也不見得告訴你, 到那時,也許每個指引都會是關鍵性的燈塔。 珍惜每一個會直接指正你的人, 我覺得那除了關心之外, 也冒著一份風險, 更帶著一份信任、對你的器量的信任。

因為眼見x所以侷限

微echo《 懷疑 》。 http://www.dailytravelphotos.com/archive/2010/09/30/ 在一個廣場上,如果我們放了一把椅子, 那麼,我們通常只會去坐那一把椅子, 因為我們被那把椅子給「綁」住了。 可是,今天如果我們把那把椅子拿走, 整個廣場上的空地似乎都可以變成我們的椅子, 我們要躺、要坐,甚至要打滾都可以! -- noreen 《既有認知的阻礙》 @PTT http://www.dailytravelphotos.com/archive/2010/09/30/ PS. 本篇圖來自聯合國歐洲總部前廣場之《 Broken Chair 》,現學現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