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誰有資格化身正義?

(原文投稿於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寫在參與民間版模擬陪審法庭後)

我是個工程師。對臺灣司法界──尤其是法官判案──的想像,主要為很偏狹的兩種:
「伸張正義」或「恐龍判決」。

於是一個不巧看太多法庭影集、又恰好有追蹤司改會粉絲專頁的工程師,
看到電視上演的「陪審團」竟然在即將臺灣舉辦「民間模擬版」,自然興奮不已的報名。
歷經事前的陪審員遴選,我有幸成了陪審團的 12 人之一。

photo credit: The Court of the Brick via photopin (license)

「民間版模擬陪審法庭 」當天,檢察官/律師交鋒,交叉詰問證人及當事人,法官的指導及判斷,
身為觀察一切的陪審員,發覺判案真的難。

身為工程師,很習慣追求「正確」答案。
然而這一天下來的體驗發現,對我來說,
法律沒有辦法很明確的切出一條線、沒有所謂黑白分明的兩邊。
法律比較像光譜,真正的「黑」、「白」在很極端的狀態下才會出現,
大部分的情況,必須在各種灰色中找尋自己的黑白。

還記得陪審員遴選時被提問,
「針對『領域上的專家』提供的見解與資訊,請問你能不能基於『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斷?」
我舉手,我認為自己可以。但是我的判斷不等於別人的判斷。

在陪審團進入小房間討論前,我成了被籤抽中的三名沈默陪審員之一,
轉換為「近距離觀察」九位正式陪審員討論案情的旁觀者。
滿腔主觀意見卻不能發言,於是趁著難得的「強迫傾聽者」身份,和其他人對照自己的想法。

聆聽、溝通、互相理解,因為曾經經歷的不同生命軌跡,我們對黑白的界定有很大的差異,
也許我認為這個證據能支持檢方說法,但別人卻覺得那恰恰證明了被告無罪。

本次陪審依主辦規定,採「三分之二」就可算共識的多數決,
所以沒有像影集裡演的兩方意見僵持、懸宕多時。
針對檢方與被告間的爭點,陪審員們的意見由發散到收斂,
又可能因為一個人的發言指出盲點,全員轉向另外一方。

而來回震盪多次後,最後陪審團的討論回到一個關鍵:舉證責任在誰?
如果我們都覺得難以畫分到黑、白任何一邊,那麼檢方必須證明被告真的有罪,
否則應秉持「無罪推定」。

判決出爐,陪審團出關。

photo credit: Heroes Unite via photopin (license)

自己一直覺得臺灣的司法界很黑暗,有些法官會做出很脫離現實的判決,從前我總會義憤填膺。
在活動總結的過程中不禁想,「但臺灣人的素養有能力讓陪審團成為更好的選擇嗎?」
所謂的素養不是指法律專業,而是獨立思考、懷疑、推理,
以及與意見相左的人相互辯證想法的習慣。
必須很遺憾地說,我認為現在可能沒有。

全民參與的民間陪審制度可以一舉改變「司法不公」嗎?
它大概不是特效藥、今天吃明天好,不過持續運動調養身體、培養一個稱職人民的基本條件,
或許可以促成改革發生,也是其中一個努力的方向。

下一次看到關注的案件判決,我想我會嘗試著理解法官判案的脈絡。
因為如果只以結果下定論、停止思考,那麼每個事件都太淺薄,太可惜。

畢竟「我們都不可能是正義的化身」,只是努力追逐公平的各種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造說法x不完整的危險

日前又見一支 TED 影片,echo微寒 《想像力會因此擴大或萎縮?》 。 《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 Chimamanda Adichie@TED The single story creates stereotypes, and the problem with stereotypes is not that they are untrue, but that they are incomplete. They make one story become the only story. http://designmind.frogdesign.com/articles/the-substance-of-things-not-seen/onstage-in-oxford.html#2 單一故事會造成刻板印象, 而刻板印象的問題就是, 他們並非不正確, 而是不完整, 讓一個故事變成唯一的故事。

PT Love Story

序章 其實是不知道大家想聽哪種口吻的描述, 但就盡可能原汁原味將我感受到的情感傳達出來吧。 那麼,這是個不只愛情,關於真愛的故事。 http://best-messages.blogspot.com/2010/11/best-love-sms-how-to-say-i-love-you.html

老梗乎x過去現在未來

本文用於呼應夏天哥 《時光機》 一文。 http://kungfupanda.wikia.com/wiki/File:OogwayPoTalk.png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present" . -- 《Kung Fu Panda》Master Oog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