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回首大學生涯x給新鮮人 (中)

http://www.fitdubai.com/2011/08/do-or-do-not-there-is-no-try/

談寧可後悔不要遺憾,談專注與執行
放棄只是一個option,一個也許選擇其他方向的另一個決定,
今天「後悔」這個詞,是使用在你做了之後,
既然你選擇去做,就要承擔那些可能不完美的後果,
這些沒什麼好後悔的。
可是沒做的事叫「遺憾」,後悔沒關係,但不要留下遺憾。
-- 林義傑
機會成本讓我們必須時時對事情做優先度排列,有時難免會天平兩端重量太相近,
在這種兩難情況下,根據賊船長的教誨,我會依後悔與否做抉擇。
評估一切現實面之後還是難以決定的話,如果以後回想起來,會有不甘心,
就去做吧,雖然那選擇看來可能有點瘋狂,
但那是你的人生,你只需要告訴自己為什麼。


http://notesinabook.wordpress.com/category/news/carnival/

是的,選擇沒有對錯,但在事後你盡全力執行心中的最佳選擇了嗎?
如果沒有,那就是在自己毀了那個決定的價值。

人生是證明題啊,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源於社會對我們的現實眼光,
別人會幫你的成果做路徑解釋,假設成果不理想,
就會有人開始宣揚當初的關鍵錯誤決策讓你從此每況愈下終至死胡同,反之同理。
「那個叉路選擇到底好不好?」──這個問題的解答,是靠執行者創造的,
因為如果你最後成功了,當初的那決定就是好的決定,
君不見茫茫報導中,只有國小畢業是絕不會成為CEO的,直到你成為CEO之後。
很多問題不是沒有答案或者沒有意義。
而是答案或意義必須要拼了命去爭取之後,
你才會知道自己當初那樣不要命的堅持為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沒有這樣拚命過,那就一輩子都找不出答案的。
人一旦做了選擇,就沒有權利後悔。
不管做了什麼選擇,是好的、是壞的,都只能勇敢去面對──
人生最珍貴的,就在於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所以永遠無法精準地判斷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
就像困在一個繁複的迷宮裡,
每一次選擇,都是站在岔路口,影響之後闖關的路線。
尚未到達終點前,又怎能輕易斷定對與錯呢?
只能走下去,義無反顧。

http://www.educationfuture.info/

談環境,談教育資源的便宜與浪費
唸書考試是在這個社會體制下的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走這條路可以算是為了自己。
不管是想在學術專業領域更加精進,或只是單純為了某些原因要顧成績,
我相信大學可以用時間換取成果,「勤能補拙」可能之前都不適用,
但在大學,就算你再不聰明,每天翻課本、筆記,多唸幾次一定比你同學強,
因為他們大部分都考前一週才驚覺自己唸不完。

不是因為大家變笨了,而是沒有選擇像當年一樣汲汲營營於學業,
是因為高三壓力太大,所以一旦進大學,擁有自由,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一去不回?
圖書館人數隨時間變化的分佈圖之劇烈,讓人感嘆空蕩的圖書館,現實的大學生,
如果沒有考試就不唸書,又如何奢望教授不以此為手段?

http://youthspeak.blogspot.com/2011_01_01_archive.html

使用者付費,同樣的最高等級教育,在美國光學費就很可能是臺灣的十倍以上,
大家兢兢業業,深怕有一秒不夠專心就對不起那些鈔票還有期待。
臺灣的教育太便宜了,所以我們好像理所當然的不懂得珍惜,
如果把學費改成每週一上課前上繳給老師幾千塊,
那或許就不會這麼輕易的翹課、睡覺、不寫作業,然後誤以為那種浪費是瀟灑。
知識可以傳授,智慧卻不行。每個人必須成為他自己。
我不會告訴你教授都是對的,我們都瞭盡信書不如無書,
但請尊重老師尊重同儕,尊重國家在你身上花的每一筆心血,
享用了納稅人在未來上的投資,有一天就要回饋,或近或遠或多或少,
所以最好停下不切實際的自我感覺良好,我們以為我們很努力,
但那是在看見世界之前。


系列文直連
回首大學生涯x給新鮮人 (上)
回首大學生涯x給新鮮人 (下)

留言

  1. 推這句:"我們以為我們很努力,但那是在看見世界之前。"
    我們都太擅長用想像來解釋這整個世界了,
    當取用資源的成本太低時,我們就會不珍惜,
    就跟石油和紙張一樣...

    回覆刪除
  2. 就像臺灣健保用賠錢換取極好的福利,所以我們始終沒有學會醫療分級,小病也去大醫院看,反正掛號費很便宜──造成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回覆刪除
  3. 台灣有個根本的問題,源自於絕大多數的人對「大學」的錯誤想像;往往一直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知道知識的昂貴、珍貴與可貴。

    回覆刪除
  4. 但這有部分源於社會給予的錯誤印象。(大推;之後,深有同感)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T Love Story

序章 其實是不知道大家想聽哪種口吻的描述, 但就盡可能原汁原味將我感受到的情感傳達出來吧。 那麼,這是個不只愛情,關於真愛的故事。 http://best-messages.blogspot.com/2010/11/best-love-sms-how-to-say-i-love-you.html

CP值失效之時

假如我們生長在正常的家庭,不是太富裕,也不是沒有錢可以花, 那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培養出一種能力, 那就是計算CP值 。 雖然CP值是個非正規的術語,但它所表達出來的意義卻足夠清楚: 那就是 東西的效益(Capacity)/所花費的成本(Price) -- 這東西越高越好。 假如在作事、買東西時,我們可以 使一個事件或物品的CP值提的越高 就代表自己越聰明、佔到了越多便宜、決策最為正確。 由於一般人手上的資源(金錢)是有限的,因此在做事情(購買東西)時 會不知不覺的迅速計算當自己去做這件事情(消費)時, 手上有的資源(金錢)消耗了多少? 而從中獲得的利益、快樂感有多少? 簡單的說,就是計算CP值, 只有當這個值在合理範圍時,我們才會去做這件事情(消費)。 因為有這個資源有限的限制,所以我們不會盲目的選擇最高級的消費, 而是精密的計算,這邊要節省一點,將來才能用剩下的資源去獲得更高的利益。 所以說,只要是做生意的,應該都知道一件事情, 自己的產品只要讓消費者覺得CP值夠高,他們購買的意願就會升高。 from:  http://design-milk.com/toolbox/ 但假如我們平常有在注意身邊東西的價格,就會發現一個現象, 那就是就算某家店裡的東西非常經濟實惠,幾乎所有的東西CP值都很高, 卻總是會有幾樣商品CP值低的可以, 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利益大概只高出一般商品10%,但價錢卻多出了快30%, 這種東西有人會買嗎? (註: 很多商店放這種商品的目標是讓消費者有個比較基準點,      讓消費者覺得其他東西經濟實惠,有些人稱它們為"獵鳥"。      但這邊要討論的是,就算它的CP值很低,在某種情況下它還是會被買走。) 我想這樣的產品還是會有人買,因為 在某些特定狀況我們不用去計算CP值, 只要算自己得到的利益就可以了。 例如以前常會有實驗室的聚餐,教授(或叫他老闆)總是會請我們吃些好料的, 每當在那樣的聚餐中,我總是會點我覺得看起來最好吃的那個, 雖然那個餐相對於其他普通餐貴了一點,對平常的我來說CP值低了一點, 所以我應該是不會去點它的,但今天我不用考慮價錢, 只要考慮哪個餐對我來說吸引力最大就好了!! 低CP值的產品可以在很多時候賣出,其中包含 被請客時 (還記得導生宴時自己總是會點個

好盧謙哥x無恥其揚 (1/5)

http://firelink.monster.com/news/articles/5959-inside-the-mind-of-the-serial-arsonist?print=true 時間可以讓很多偽裝浮出水面,在異鄉的同鄉人快熱程度超出臺灣太多, 所以忘記了人心隔肚皮,今天來說說囧人囧事鬼故事。 我算是選擇相信人性本善的人,偶而會路見不平出口斥責, 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也就酸酸便罷,鮮少為了一些小事動筆發文, 而且我現在沒有很閒。 但這次我實在是太火大了,事件名為:好盧謙哥與無恥其揚。 (本系列文充斥情緒性字眼,請慎入)